互聯網金融推動征信業發展

數據化和信息化技術的不斷發展,促進了互聯網與金融業務的深度融合,催生了互聯網金融模式?;ヂ摼W金融依賴征信系統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提供更有針對性的服務和產品,交易成本的大幅下降和風險分散將提高金融的包容水平。與此同時,在信息安全和征信權益保護方面的風險和隱患顯著增大,這也引起業界和社會的高度關注。在此背景下,征信業既要順應大勢,實現戰略調整和業務融合,又要加強風險防控水平,實現規范可持續發展。

互聯網金融發展給征信業帶來的新變化互聯網金融既包括現有金融機構基于互聯網技術的業務升級和轉型,又包括互聯網企業開展的第三方支付、P2P、網絡貸款和手機銀行等新型業務模式,以移動支付、信息處理和資源配置為三大支柱。其中,信息處理是互聯網金融的核心。只有對金融消費者交易行為和數據進行充分征集、整理、挖掘和研究,才能做到精準定位和營銷??梢?,征信業對于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至關重要,將在產品開發營銷和風險防范中發揮關鍵作用。

征信業務需求將快速增長?;ヂ摼W金融時代,針對金融消費者的精細化營銷、個性化服務和批量化處理將成為主要業務模式。這就需要準確掌握服務對象的信用狀況、風險偏好和消費習慣,對于征信業務的需求將快速增加。銀行類金融機構將在查詢信用報告開展信貸業務的基礎上,進行商務領域和互聯網平臺上小微企業、個人的信用信息征集,以拓展金融服務領域。P2P融資、網絡小額貸款以及電子商務的開展,必須以交易對象的信用信息為基礎,這也將催生大量的征信需求。此外,金融服務和產品的升級還需要征信機構提供個人信用評分、行業歷史違約率和重要風險預警等高端產品,以有效防范違約風險??梢?,征信業將具有更為廣闊的市場空間。

征信機構構成將更加多樣化。目前,我國主要有公共征信機構——中國人民銀行征信中心及其他七十余家社會征信機構。在互聯網金融時代,互聯網企業和金融機構也將進軍征信業,建立新型的征信機構。一種是電商企業組建的征信機構,以阿里巴巴為代表,其依托“誠信通”平臺和支付寶已建成的涵蓋數十萬家企業的信用信息數據庫,開展了網絡聯保貸款、小額貸款和余額寶等多項業務,具備成立專業征信機構的基礎和實力。另一種是金融機構成立的征信機構,如中國平安將成立征信機構,征集P2P的借款信息、銀行信貸記錄以及車險違章等信用信息,成為專門挖掘金融數據的中介機構。

信息征集范圍將不斷擴大。在征集互聯網上的信用信息之后,我國征信機構可整合包括信貸、證券、保險、政務、司法和電子商務領域的信用信息,專業化程度將進一步提高。以信貸數據為核心的金融領域的信用信息將逐步歸集到國家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發揮國家公共征信平臺的基礎性作用。傳統的社會征信機構將利用互聯網技術擴大信息征集范圍,同時阿里巴巴、騰訊和百度等互聯網公司依托電子商務平臺、社交網絡和搜索引擎等工具征集和整合信用信息。各級政府部門也將以電子政務工程為基礎,以服務行政管理和提升司法公信為目標,依托互聯網實現各級政府及其主要職能部門掌握信用信息的互聯互通。

征信服務產品將更加豐富。云計算、搜索和數據挖掘等技術的進步,將推動傳統征信服務升級和催生新的征信產品。傳統征信業務進一步優化,比如依托互聯網信用信息平臺拓寬信用報告的查詢渠道,利用互聯網環境驗證個人身份信息以及在互聯網平臺接入村鎮銀行和小額貸款公司等小型機構。高端的征信產品也被逐步開發。在互聯網上,資金需求方的信息通過社交網絡揭示和傳播,被搜索引擎組織和標準化,形成時間連續、動態變化的信息序列,能夠得出資金需求者的風險定價和動態違約概率,提供更為詳盡的征信內容。在擁有完整歷史數據的基礎上,還可以利用數據挖掘技術提供更為宏觀的經濟形勢預測、行業風險分析和重大風險預警等服務。

我國征信業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

征信法律法規尚不健全。與《征信業管理條例》相關的配套制度尚未出臺,在互聯網平臺上開展的征信活動還缺乏針對性的法規約束?;ヂ摼W金融時代,金融機構有混業經營的趨勢,因此征信業務將和信貸、證券、保險、結算等業務融合在一起,需要綜合性的法律法規管理和規范。不僅如此,征信業專項法規也不完善,向上缺少更高層次法律的支撐,向下缺少具體的配套制度,對于征信機構和征信業務的管理缺乏必要的手段?;ヂ摼W法律法規不健全,對于信息的搜索、征集和應用業務缺乏必要的約束,一些不法分子易于利用法律的空白和漏洞從事欺詐活動。

信息安全存在較大風險。信息科技是一把雙刃劍,既能推動金融業產生顛覆性的變革,又能因數據消失產生系統性風險。因此,應密切關注征信業發展中存在的信息科技風險。一是核心技術水平不高,數據庫防護網建設往往依賴外包公司,存在因外包公司人員道德風險泄露敏感數據的風險。二是網絡安全形勢嚴峻,在信息主體的身份信息、信貸記錄和交易信息等數據通過互聯網傳輸的過程中,存在因黑客攻擊、網絡病毒而導致信息被非法訪問、盜取和篡改的風險。三是風險防范水平不平衡,部分征信機構系統建設比較滯后,內控制度有待完善,應急管理能力亟待加強。

信息主體權益保護存在較大挑戰?;ヂ摼W環境下,個人信用信息征集、共享和應用與征信權益保護之間存在一定的沖突。按照《征信業管理條例》規定,采集個人信息應當經信息主體本人同意,提供個人不良信息需要事先告知信息主體本人,查詢個人信息需要信息主體本人的書面同意并約定用途。這些規定已在現有征信業務中被嚴格執行,在互聯網平臺上開展的征信業務如何落實需要研究?;ヂ摼W金融時代,金融機構將更加國際化,將逐步形成金融產品、服務對象全球化的無國界金融,信用信息征集和應用的范圍也將更加廣闊,需要對跨國界的侵害征信權益的行為加以防范和懲治。

有效監管的建議

在互聯網金融時代推動我國征信業健康發展,既不能限制市場的創造力,又需要按照前瞻性預測、防患于未然的原則進行嚴格的風險防范和有效監管。

加緊完善征信法律法規。推動出臺《社會信用促進法》《個人隱私權法》和《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為征信業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推動出臺《互聯網條例》《信息安全條例》等專項法規,構建和完善我國的信息安全法律體系。加快制定《征信機構管理辦法》和《企業與個人征信業務管理辦法》等配套制度,根據征信機構不同的經營模式明確其法律地位。針對金融綜合經營的趨勢,適時調整現有的法律法規,并根據新的業務模式出臺專項法規進行規范和管理。

有效防范信息科技風險。提高我國金融機構和征信機構的自主創新能力,秉持“核心業務系統堅持自主創新,輔助項目適度外包”的原則,防范系統設計和開發中的風險。大力推進身份認證、網站認證和電子簽名等網絡信任服務,落實信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加強網絡與信息安全監管,保障重要信息系統互聯互通和信用信息的安全。切實提高征信機構的信用信息系統建設和維護能力,建立與系統安全級別相適應的災備系統,確保數據安全。

加強對征信業的有效監管。加強對征信機構的管理,所有從事個人征信業務的征信機構必須經國務院征信業監督管理部門審批,從事企業征信業務的征信機構必須依法備案,不允許有從事征信業務的機構游離于監管之外。強化對金融消費者征信權益的保護,嚴格落實各項征信業務規則,受理并及時處理信息主體的投訴。加強征信權益保護的國際合作,積極與各國政府、國際組織協調,建立雙邊或者多邊的征信權益保護機制,共同維護金融消費者的征信權益。

文 / 王希軍 李士濤 單位:中國人民銀行沈陽分行

【聲明】本文由 思謀案例組 發布,所涉及言論僅代表作者觀點,若有侵權或違規信息,請聯系我們處理。除非另有說明,可自由分享(轉載)本文內容,但必須保持署名、涉及商業用途應獲得原作者授權。
網址引用: 思謀案例組. 互聯網金融推動征信業發展. 思謀網. http://www.sjhs123.com/view/1615.
(0)
思謀案例組的頭像思謀案例組網站團隊

相關閱讀

欧美日韩视频在线第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