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互聯網金融持續升溫,已經由最初的小規模嘗試,逐步轉變為市場的井噴式發展。在經濟下行、金融脫媒、利差收窄等外界環境下,互聯網企業的確給商業銀行帶來了潛在壓力。筆者認為,互聯網企業的種種跨界行為,是本輪互聯網金融大潮的表象,商業銀行只有深入理解其深層原因,準確把握當前互聯網和互聯網企業的特點,才能有效應對各種挑戰。因此,客觀評價互聯網企業在金融業務中的優勢,進而為商業銀行發展戰略提供決策支持,就具有一定的理論價值與實踐意義。
商務與支付的變革:推動互聯網金融的力量
首先,互聯網技術的快速演進提供了技術基礎。在國際理論界,早在20世紀末就提出了“電子金融”的概念;十幾年后的今天,整個信息技術發生了革命性變化,大數據、云計算的相關技術更是為信息處理帶來了嶄新的理念和方法,成為金融再次革新的技術基礎。
其次,商務模式的加速變化提供了業務基礎?;ヂ摼W本身已由基本的通訊通道,逐漸融入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進而改變了整個社會的物質技術結構,越來越多的線下業務遷移到線上,資金空間再匹配的效率得到了顯著提升。這使得基于互聯網的新型金融服務成為一種自然需求。
最后,支付中介的改變提供了底層基礎。貨幣本身形態的發展歷程,就是由高價值實物向低價值實物轉變,進而向抽象的“信息”轉變的過程。在貨幣經濟向信息經濟轉型過程中,支付中介正在從一般等價物為主,向一對一“情境定價”為主轉變。這一轉變是目前傳統金融機構不能理解互聯網企業的重要原因。
可見,近期互聯網金融快速發展的背景是互聯網技術的快速演進以及由其引發的經濟信息化,背后的推動力量是資金空間再匹配效率的大幅提升、商務模式的深刻變化和貨幣支付中介的充分轉移。
技術與文化的融合:互聯網企業跨界的優勢
從金融業務總額來看,商業銀行占據著不可動搖的絕對優勢。在支付領域,2013年上半年,全國電子支付總額為468.61萬億元,第三方支付機構6萬億元的支付總額僅占1.3%;在借貸領域,2012年全年人民幣貸款增加額為8.20萬億元,同期P2P借貸總額(200億元)的占比僅為0.24%。盡管在業務總量上互聯網企業尚不足以挑戰商業銀行,但其在跨界經營過程中所表現出的技術與文化的融合能力已經顯示出了強大的競爭力,值得商業銀行分析與借鑒。
對無鈔、無卡支付場景的創造力?;ヂ摼W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之一,就是從用戶的需求出發,不斷創造無鈔、無卡的支付場景,提升用戶體驗。從PC支付到手機支付,從卡密支付到快捷支付,從余額寶到虛擬信用卡,從面對個人的余額理財到面對商戶的余額理財——互聯網企業正讓曾經只能在銀行渠道購買、申請的金融服務變得像在超市買東西一樣,不僅可以隨意比價,還可以自助獲得。如果銀行忽視了這一趨勢,家電生產企業為大型連鎖家電銷售企業所束縛的歷史就會在銀行業重演——銀行作為金融產品的生產者,由于渠道被互聯網企業所壟斷,將完全喪失議價能力與話語權。
對信息獲取、分析的整合力。在信息經濟時代,信息處理能力是最重要的優勢。從技術的獨立性來看,互聯網企業的云平臺具有性能高、擴展性好、成本低等優勢,同時擁有完全自主的軟硬件創新體系。而商業銀行基本都是采購大型IT企業提供的軟硬件一體化數據庫解決方案,因此難以有效控制IT成本。從信息的處理能力來看,目前互聯網企業的信息平臺已經不遜于商業銀行。此外,商業銀行的數據挖掘流程需要橫跨多個業務部門和業務條線,需求分析、模型訓練、模型應用、效果反饋等環節都涉及業務審批和人為干預,效率相對較低。
對“眾包”思想的理解力。在產品營銷方面,互聯網企業讓消費者成為產品的設計師、服務的考核員、商品的促銷員、信用的打分者,在增強客戶的參與感的同時,讓數以萬計的客戶成為企業免費的“編外員工”,幫助企業不斷提升競爭力。在核心技術開發方面,互聯網企業通過開源的方式提高開發效率。通過項目的開源,可以方便地實現公司內的跨部門協作,還可以讓非公司雇員參與公司的代碼開發。
對網絡平臺規模效應的洞察力。銀行對于客戶的了解,除了客戶在行內的基礎信息、賬戶交易及行內評級信息之外,就必須依靠征信報告和實地考察。而互聯網企業在生活的各個領域搭建便捷免費的應用平臺以獲取海量客戶及數據,進而創造出一系列數據挖掘的應用場景,通過信息整合對客戶個體(微觀)和消費群體(宏觀)兩方面進行更為準確的“畫像”。騰訊擁有微信(3億客戶)、PC端QQ(7億客戶)、移動端QQ(5億客戶)、財付通(2億客戶)等大型平臺以及QQ游戲、易迅網購、QQ空間、騰訊微博等各類平臺,將這些平臺的信息打通融合,就可以獲得每個客戶的個性化信息,從而形成明顯的數據優勢。
互聯網企業還具有緊貼市場的敏銳嗅覺、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務理念、突破既往的競爭策略、顛覆自我的持續變革等特點。這些特點共同構成了互聯網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也是互聯網企業挺進金融領域的“底氣”所在。
商業銀行再造互聯網金融的要點信息經濟的發展大潮不可阻擋,商業銀行應以重構自我的勇氣和動態的戰略眼光,做好頂層設計,從金融服務的實質出發,拋棄防守者心態、牌照保護心態,緊緊抓住“信息”在當前商業活動中的重要價值,再造互聯網金融。
夯實客戶基礎
不得不承認,第三方支付企業過去十年在小額支付領域成長,與商業銀行長期的服務缺位有著密切的相關性。因此,商業銀行應該制定移動終端的發展戰略,以求在小額支付領域實現“彎道超車”。
一是將移動終端建設提升到與網點建設相同的戰略高度。移動互聯網時代,掌握了移動終端就是掌握了客戶基礎,因此要在戰略上予以重視。二是將客戶體驗作為移動終端開發的基本出發點,在客戶體驗方面學習并趕超互聯網企業的先進經驗。三是將移動終端功能與物理網點服務相結合,要以線上線下相統籌建設的理念,將LBS、二維碼、NFC等新技術整合到總體設計之中。四是將移動終端建設作為信息化銀行建設的重要內容,以移動終端建設為切入點,加強對客戶地理位置、登錄時間、瀏覽習慣等非核心業務數據的收集和挖掘。
提升風控水平
風險控制是銀行經營的核心,商業銀行在資金時間再匹配方面的優勢就在于風險控制與風險定價。近年來,互聯網企業正以信用為基礎,走出了一條風險定價的新路。以美國目前規模最大的P2P網貸平臺Lending Club為例,該平臺上的全部貸款都是無抵押信用貸款,利率定價依據貸款人不同的信用狀況被分成了7級35等,精細靈活的利率定價已成為Lending Club的核心競爭力。商業銀行應該緊跟國內外風險管理的前沿,在風險與效率之間尋求新的平衡。
一是重視以信用為基礎的風險管理體系建設。商業銀行服務中小微企業的最大障礙是風險評估,迫切需要一套以信用為基礎的風險管理體系,因此要將“抵押”與“信用”作為風險控制的兩個重心,統籌并重發展。二是建立內外結合的信用評級、評分平臺。除了加強與官方信用評級機構展開合作、進行自主評級研究與應用之外,還應嘗試與新興的互聯網資信審核企業共同探討基于企業資金流和用戶行為的輔助評級辦法。三是在風險總體可控、合法合規的前提下,嘗試P2P借貸、眾籌等新型業務。商業銀行多年積累的風險定價體系可以輔助利率定價,豐富的企業與儲戶資源可以快速地完成資金供需匹配,穩固的信用優勢有利于業務的推廣,因此可以依據國內法律法規開展相關嘗試,開拓輕資產業務新領域。
爭奪“制信息權”
互聯網時代之前,商業銀行曾經是經濟社會的核心中介,是商業信息最為集中的地方。近年來,商業銀行的這一地位受到了挑戰。與互聯網企業相比,商業銀行存在三方面的不足:將信息技術作為工具而非血液,對信息本身的價值重視不足;以業務核心數據為主,對用戶行為數據搜集不足;以產品營銷事前分析為主,對整個產品生命周期的一體化數據挖掘整合不足。對此,商業銀行應該制定短期和長期策略加以應對。
短期內要以存量信息的深入挖掘為切入點,加強數據挖掘在經營中的應用。一是打通內部各業務條線之間的信息壁壘,增強存量數據的共享性。二是打造數據分析師團隊,提高“存量數據”向“有價值信息”的轉化能力。三是創造數據挖掘在外部營銷、內部管理各項事務中的應用場景,提升商業銀行的經營效率,降低經營成本。
應該制定長期信息發展戰略,保證銀行在商業活動中的制信息權。一是以征信、信用評分體系建設為切入點,拓寬銀行的信息收集渠道,將信息收集范圍覆蓋到經營、管理、營銷、服務等各個環節,提高銀行數據的豐富與完善程度。二是改善數據挖掘“收集—清洗—挖掘—應用—評估—反饋—改進”這一處理鏈條的執行效率與頻率,提高數據挖掘的集約化、自動化水平。三是嘗試自主建立底層軟硬件和數據庫開發團隊,降低IT體系的運營成本。
文 / 謝爾曼 黃旭 單位:中國工商銀行城市金融研究所
網址引用: 思謀案例組. 商業銀行如何應對互聯網金融的挑戰. 思謀網. http://www.sjhs123.com/view/1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