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金融與互聯網金融共同服務中小企業,互聯網金融不斷沖擊傳統金融機構,供應鏈金融被認為是銀行抵抗互聯網金融并進行轉型發展的有效手段。文章從推進“金融民主化”進程、緩解信息不對稱、降低交易成本、加強風險管理四個角度對兩者進行比較研究后得出結論:互聯網金融的優勢在于平臺、數據和信息技術,供應鏈金融的優勢在于資本、信用和風險控制能力,互聯網金融無法取代供應鏈金融,供應鏈金融應與互聯網金融互相借鑒。
【作者】 謝蕾; 許長新; 盧小同;【機構】 河海大學;
20 世紀末,隨著供應鏈管理的興起及信息技術的發展,供應鏈金融成為一項全球矚目的金融創新。自2006 年深圳發展銀行成功提出供應鏈金融服務后,國內各大商業銀行陸續跟進。供應鏈金融不僅有效緩解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困境,還拓展了銀行的業務范圍,產生了良好的經濟與社會效應。同時,移動支付、社交網絡、搜索引擎、大數據和云計算等技術發展迅猛,金融模式隨之發生了根本性改變,互聯網金融應運而生。隨著越來越多的互聯網公司業務范圍涉及第三方支付和小額貸款等領域,傳統金融體系受到了巨大的沖擊。
在實踐中,供應鏈金融源自商業銀行的業務創新,互聯網金融則是由技術創新引發的金融業態創新,兩者均服務于中小企業信貸市場。供應鏈金融改變了商業銀行傳統的“點對點”經營模式,改變了單純依靠質押、抵押貸款模式,其融資需求催生出存款和大量中間業務收入。數據顯示,2012 年共計16 家上市銀行開展由供應鏈金融催生的外業務規模合計占上市銀行信貸規模的19.5%。因此,供應鏈金融被認為是在互聯網金融引起的“金融脫媒”與“利率市場化”環境下商業銀行努力轉型擺脫“利差業務獨大”的有效手段。同時,互聯網金融以其低門檻、高度開放的特點吸引越來越多的客戶參與,P2P 網絡借貸實現了小額存貸款的直接配置,以阿里巴巴、京東、eBay 等電商平臺為核心的“電商金融”為平臺上的中小企業提供小額貸款。據統計,2010 年至2012 年,阿里小貸公司共投放貸款280 億元,服務對象超過13 萬家小微企業與個人?;ヂ摼W金融以其便捷、高效、低成本等優勢對傳統金融機構提出挑戰,越來越多的互聯網金融機構進入供應鏈金融業務?;ヂ摼W金融能否取代供應鏈金融,供應鏈金融能否成為銀行成功抵抗互聯網金融的手段值得深思,因此將供應鏈金融與互聯網金融進行比較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首先簡要介紹供應鏈金融與互聯網金融,然后從推進“金融民主化”進程、緩解信息不對稱、降低交易成本以及加強風險管理四個角度對兩者進行比較研究。
一、供應鏈金融與互聯網金融
供應鏈金融通過特定的產業鏈將核心企業與上下游配套企業聯系起來形成一個穩定的“產—供—銷”鏈條借以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務,一方面降低整個供應鏈運營成本,另一方面借助金融資本與實體經濟的協同運作,在銀行與企業間努力構建一個互利共存、持久發展的產業生態圈。
供應鏈金融參與主體主要包括核心企業、信貸企業、物流公司、銀行。核心企業是整條供應鏈資金流與物流的信息集合中心,是配合銀行控制供應鏈金融風險的關鍵,然而當核心企業出現道德風險,或擔保的質押品價值超出其債務上限,將引發更廣泛的系統性風險。信貸企業若違約則影響其與核心企業間正常合作關系,該安排提高了中小企業的違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其違約概率。物流企業主要擔任第三方監管的角色,通過對貨物出庫、運輸和入庫等物流信息的掌握,了解整個供應鏈上下游企業的動態,縮短信息采集的半徑,提高信息的深度和準確性,輔助銀行開展倉單質押、融通倉和保兌倉等多項業務。物流企業借助先進的管理信息系統可以極大地降低供應鏈金融的風險并提高整個供應鏈的效率。銀行依靠核心企業的信用擔保、信貸企業的存貨質押以及物流企業對貨權的控制降低對信貸企業授信的風險。
互聯網金融是借助移動支付、搜索引擎、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技術,具備資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職能的一種新興金融業態,是傳統金融行業結合互聯網精神的產物。
傳統金融機構與非傳統金融機構均提供互聯網金融服務。傳統金融機構提供的服務主要包括傳統金融業務的網絡化形式及電商化形式,如網上銀行、銀行商城等;非傳統金融機構包括借助信息技術推出金融服務的電商企業、P2P 網絡借貸平臺、眾籌模式的網絡投資平臺、移動終端理財應用軟件服務商及第三方支付平臺等。本文研究的互聯網金融指由非傳統金融機構提供的金融服務,主要包括以電商平臺為核心的融資服務、P2P 網絡借貸服務及眾籌等業務。
二、供應鏈金融與互聯網金融的聯系與區別
供應鏈金融與互聯網金融均推進了“金融民主化”進程。金融民主化進程呼吁公眾參與金融活動,內化金融知識,預防社會出現財富和權力過度集中,更重要的是,“金融民主化與金融人性化是同步的”,在設計金融體系、模型和預測時都應把人類心理因素考慮在內。供應鏈金融的創新之處在于“以大帶小”,利用核心企業的信用擔保,使得整條供應鏈上符合信貸要求的中小企業能夠享有金融服務,銀行拓寬市場的同時更多的中小企業參與到信貸市場中?;ヂ摼W金融則借助電子技術尤其是移動支付、社交網絡等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吸引越來越多的個體參與到金融市場中。供應鏈金融與互聯網金融均一定程度地體現了“金融民主化”精神,不同的是,供應鏈金融從整條供應鏈出發,以企業為單位服務更多的客戶,而互聯網金融以互聯網為依托,并以個體為單位擴大金融市場的深度與廣度。
供應鏈金融與互聯網金融均緩解了信息不對稱程度。供應鏈的核心價值之一在于整合信息資源,實現上下游企業間的有效溝通,減少信息在供應鏈中傳遞的損耗,最終達到信息共享、降低信息不對稱的目的。以供應鏈管理與客戶關系管理為核心的信息管理系統以及物聯網技術使得供應鏈金融參與方能夠實現信息共享?;ヂ摼W金融體現了互聯網技術與金融體系的雙向滲透,不斷發展的搜索引擎與云計算等后臺技術使得互聯網金融機構能夠對潛在客戶實現精準識別,建立在大數據基礎上的數據挖掘技術使得獲取用戶行為信息成為可能,社交網絡平臺的快速發展使得公眾間信息更加透明。供應鏈金融與互聯網金融均可以緩解信息不對稱問題,不同之處在于供應鏈金融模式中,銀行所需的“軟信息”依賴于其他參與方:供應鏈中的上下游企業通過SCM 信息系統與CRM 信息系統提供信貸企業與核心企業的貿易往來信息,物流企業通過物聯網技術提供質押品的物流信息。只有整條供應鏈以及物流企業的信息化程度較高,提供的關于信貸企業的信息足以滿足銀行要求時,銀行才可能提供供應鏈金融服務。因此供應鏈金融業務適用于所在供應鏈以及第三方物流企業均擁有完善、先進的信息系統的行業?;ヂ摼W金融則依靠信息技術的發展減小參與方信息不對稱程度,相較于供應鏈金融模式,互聯網金融機構能夠掌握大量、真實、可靠的第一手用戶信息,因此其所服務的對象無需擁有先進的信息系統,只需是互聯網用戶即可,這也是互聯網金融能夠飛速發展的基石。
供應鏈金融與互聯網金融均降低了交易成本。供應鏈金融服務作為融資模式創新,通過供應鏈上相關企業的互相協調與優化設計大大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整條供應鏈的經濟效率。供應鏈金融主要從交易頻率、交易穩定性、資產專用性三個方面降低交易成本。首先,供應鏈金融可以有效降低交易頻率。供應鏈金融為供應鏈連結的產業系統提供金融解決方案,若銀行能夠與供應鏈上的企業維持穩定的交易關系,必然能促使交易各方主動溝通,降低交易頻率與交易成本。其次,供應鏈金融可以提高交易穩定性。在上下游企業以及第三方物流企業合作的基礎上,供應鏈能夠發揮協同效應,減弱交易的不確定性,進而降低交易成本。再者,供應鏈金融還能提高資產專用性。供應鏈金融基于真實的交易背景,能夠使供應鏈內上下游企業更為主動地進行專用性投資,鏈內企業間互相監督降低了企業違約可能性,信貸企業能夠維持其資產專用性從而降低交易成本?;ヂ摼W金融在交易的不同階段降低交易成本的能力不同。在交易初期,互聯網金融機構弱化了客戶接觸與服務渠道實體的重要性,利用IM(即時通訊)、社交平臺、電商平臺等界面完成與客戶的溝通,降低交易初期的成本;在交易中期,互聯網金融機構利用網絡廣泛收集客戶的各類數據并且通過數據挖掘分析判斷客戶資質,其信息分析的成本非常低,如以阿里小貸為代表的電商金融機構通常采用自動化量化貸款模型,顯著提高放貸效率,降低放貸成本;在交易后期,互聯網金融機構缺乏資金回收與監管資金使用的實體機構,很難有效約束貸款資金的專用性,在此階段無法顯著地降低交易成本。供應鏈金融與互聯網金融均能降低交易成本,不同的是,供應鏈金融借助供應鏈來降低交易頻率、提高交易確定性、確保資產專用性,最終降低交易成本,只有當供應鏈與銀行合作長期且穩定、供應鏈內上下游企業為實現共同利益互相協作以及供應鏈內上下游企業互相監督時,銀行才有可能向該供應鏈上的信貸企業提供供應鏈金融服務?;ヂ摼W金融降低交易成本的能力來自于獲取相關數據并進行有效處理的成本低,因此需要所服務的對象在互聯網中留下足夠的數據,包括交易數據、物流數據、信用數據等信息,互聯網金融機構必須獲取滿足放貸模型需求的足夠數量與質量的信息,才有可能提供適合的互聯網金融服務。
供應鏈金融與互聯網金融均借助信息技術進行風險管理。供應鏈金融業務是商業銀行的子業務,因此其風險管理應滿足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要求,從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等角度進行有效管理。由于供應鏈金融具有貿易背景特定化的特點,銀行可以借助信息系統對信貸企業的交易流、貨物流、資金流進行實時監控,防止資金挪用、盜用?;ヂ摼W金融機構借助搜索引擎與云技術收集、存儲客戶交易行為的多維度數據,建立信用評級與風險控制模型,并利用數學與統計學模型進行風險評估與管理,如電商金融模式下,互聯網金融機構依據大數據建立量化放貸模型代替人工審核,將風險評估與管理過程自動化、程序化、批量化。雖然供應鏈金融與互聯網金融在風險管理中都借助信息技術,但供應鏈金融業務與商業銀行其他融資業務一樣,有明確的資本充足率及貸款監控要求,供應鏈金融的風險管理仍依靠傳統的風險評估與管理方法,信息技術的存在提高了獲取數據的效率與質量,因此供應鏈金融的風險管理對信息技術的依賴程度較低?;ヂ摼W金融則利用信息技術收集并有效處理數據,將傳統的被動防御、事后處理式風險管理轉為主動識別、事中控制式風險管理。但由于互聯網金融機構缺乏質押實物與監管實體,其線下風險控制能力較弱,互聯網金融的風險管理對信息技術的依賴程度非常高,這使得信息技術在互聯網金融風險管理的過程中加入了技術風險。
三、結論與展望
本文對比分析了供應鏈金融與互聯網金融兩種金融模式,并研究兩者在推進“金融民主化”進程、緩解信息不對稱問題、降低交易成本以及加強風險管理方面所發揮的作用的聯系與區別。研究結果表明,互聯網金融無法代替供應鏈金融,互聯網金融和供應鏈金融具備各自的核心競爭力,互聯網金融擁有更大的平臺、更多的數據以及更好的信息技術,供應鏈金融的優勢則在于充足的資本、良好的信用和更強的風險控制能力。因此,互聯網金融適合于“短小頻急”的小微企業乃至個體的融資需求,而供應鏈金融則適合發展穩定、有核心企業信用擔保的供應鏈內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供應鏈金融與互聯網金融二者無法取代對方,但是可以互相借鑒。
供應鏈金融機構應加強與供應鏈核心企業、物流企業的深度合作,以競合思維創建共生化的金融生態系統。以電商平臺為核心的電商金融模式對商業銀行的供應鏈金融業務構成了直接威脅,供應鏈金融機構必須借鑒其運作模式,并建立差異化的競爭優勢。首先應橫向加強與供應鏈核心企業、物流企業等戰略伙伴的深度合作,基于自身現有數據能力與業務平臺,聚合其他企業的多方資源,滿足客戶多樣化需求;其次應縱向整合供應鏈上下游資源,為客戶提供個性化金融解決方案,建立共同發展的協作關系,從橫向與縱向角度共同建立共生化的金融生態系統。
供應鏈金融機構應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挖掘并整合客戶信息,共享線上線下數據?;ヂ摼W金融的優勢之一在于借助互聯網技術對客戶信息進行深度挖掘與整合,商業銀行雖然受銀監會與央行監管無法將其信息系統與互聯網對接,但可以在銀行信息系統內部實現數據集中,充分利用供應鏈金融線下資源,共享不同銀行信息系統內的數據,借助互聯網金融中的信息技術對其進行充分的數據挖掘,對信貸企業的信用評估、風險評價、信貸資產分類等信息進行動態管理,以此為基礎提供個性化的供應鏈金融服務。
互聯網金融機構應建立健全互聯網金融風險管理體系,增強其風險管理能力。供應鏈金融的優勢之一是穩健的風控體系與監管體系,而互聯網金融由于過于依賴計算機系統及互聯網,同時外部缺乏相應監管機構,因此其薄弱的風險管理體系成為互聯網金融發展的瓶頸?;ヂ摼W金融機構應利用信息技術的新發展,提升防火墻、數據加密技術、智能卡技術等信息技術,參照行業的技術標準,與國際上相關的計算機網絡安全標準與規范接軌,監管部門應對互聯網金融機構進行“功能型監管”,提高金融交易安全性,保護客戶信息,從內部與外部共同健全互聯網金融風險管理系統。
【參考文獻】
[1]謝平,鄒傳偉.互聯網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12):11- 22.
[2]喬婧. 基于小微金融的互聯網金融模式研究[J].中國市場,2013(34):98- 99.
[3]2012 中國供應鏈金融現狀與需求調查[J].首席財務官,2012(10):34- 42.
[4]黃海龍.基于以電商平臺為核心的互聯網金融研究[J].上海金融,2013(8):18- 23.
[5]巴曙松,諶鵬.互動與融合:互聯網金融時代的競爭新格局[J].中國農村金融,2012(24):15- 17.
[6]閆真宇.關于當前互聯網金融風險的若干思考[J].浙江金融,2013(12):40- 42.
網址引用: 思謀科普組. 供應鏈金融與互聯網金融的比較研究. 思謀網. http://www.sjhs123.com/view/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