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外供應鏈金融相關研究綜述與展望

基于國內外供應鏈金融研究的相關理論文獻,對供應鏈金融研究的現狀進行了總結和梳理。通過比較物流金融和側重金融的供應鏈金融研究,提出應從產業整合的視角重新界定供應鏈金融的實質和內涵。文章基于產業視角將供應鏈金融模式分為三類:銀行等金融機構主導、核心企業主導和第三方物流企業主導。最后基于產業整合視角,總結了供應鏈金融協同機制研究。通過文獻挖掘深入剖析供應鏈金融的實質、模式和協同機制,以產業的視角建立供應鏈金融系統的理論分析框架并設計供應鏈金融的協同發展機制,能夠彌補供應鏈金融理論研究中所缺失的關鍵內容。 【作者】 王曉東; 李文興;【機構】 北京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2007 年開始波及全球的次貸危機,使國際金融機構元氣大傷,整個銀行業出現信貸緊縮問題。受國際金融市場動蕩的影響和國內經濟結構調整的影響,國內金融界也面臨著財務層面上的危機。2013 年6 月20 日,被譽為中國銀行業發展史上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天,這一天被視為流動性風向標的上海銀行間隔夜利率歷史上首次超過10%,報13.4440%。中國銀行業鬧“錢荒”的說法,一時甚囂塵上。很多銀行業內人士表示,銀行資金面很緊張,已沒有貸款額度。未來幾年,全球金融危機預警形式將更加嚴峻,適度的金融創新成為金融危機背景下實業界和理論界共同關注和探討的問題。供應鏈金融在一系列的金融創新中脫穎而出,成為實業界和理論界關注的熱點。

不論是銀行還是企業,供應鏈金融都是其傳統流動資金貸款業務的最佳替代品。對金融機構而言,通過供應鏈金融可以提高流動資金貸款額度,通過供應鏈融資可以降低銀行流動資金需求水平。對企業而言,供應鏈金融緩解了企業的融資困境,拓寬了其融資渠道。目前,供應鏈金融實踐已經邁向了以互聯網供應鏈金融的高級階段,但理論的發展沒有跟上實踐的步伐??偨Y供應鏈金融的已有研究并提出研究展望有利于供應鏈金融理論的發展,也有利于推動供應鏈金融實踐。文章分別從供應鏈金融內涵、供應鏈金融模式和供應鏈金融機制三個方面對國內外的供應鏈金融研究進行綜述。

一、供應鏈金融的實質

根據語義學的解釋,供應鏈金融是一個合成詞,由“供應鏈”和“金融”兩個語素構成。這表明了供應鏈金融從誕生之初便同時具備了產業和金融兩種屬性。供應鏈金融固有的二元性也自然導致了企業家和學者們在認識和理解供應鏈金融概念上的差異。這一差異主要表現為在界定供應鏈金融概念時,“供應鏈”和“金融”兩者的地位和角色是變化的。

供應鏈金融的相關概念是物流金融。物流金融有廣義和狹義兩種解釋。廣義的物流金融是指物流企業借助資本市場進行資金運作,向其下有顧客提供金融增值服務。狹義的物流金融是依托物流企業,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的一種創新型融資模式。物流金融的雛形出現公元前2000 年,物流金融便已初具雛形并且在美索不達米亞的農業領域范圍內,一種十分常見的物流金融雛形是儲存設施與分級系統。19 世紀,芝加哥谷物行業用倉單位發貨人融資。1999 年,致力于創造并實施供應鏈金融業務的上市公司Redwood Trust收到來自美國摩根斯坦利投資的3.5 億美元。2001 年,美國第一國際銀行被美國聯合包裹公司收購,以期為顧客提供多角度全方位的供應鏈金融服務。隨著物流金融實踐的發展,國外理論研究也非常豐富。研究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對物流金融中業務模式的演進和具體形式進行探討,二是對物流金融業務中的風險監控以及風險管理理念進行研究。Michael Lamoureux(2008)總結前人研究給出了供應鏈金融的定義,這一定義是站在金融與產業立場上的,他認為供應鏈金融是在以核心企業為主導的系統中對資金的可得性和成本進行系統優化的過程[1]。在國內,1999 年中國儲運集團首先開始從事物流金融相關業務。隨著供應鏈管理時代的來臨,物流金融研究也開始偏向供應鏈視角。

當突出“金融”時,供應鏈金融的側重點在其金融屬性,即供應鏈是手段,金融是目的。供應鏈金融可以看作是商業銀行基于供應鏈展開的一項業務模式的創新,是一種新型獨特的信貸模式。相對應的,從供應鏈上的運營商(核心企業、上下游配套的中小企業等) 角度出發,供應鏈金融的側重點則轉向產業屬性,金融是手段,供應鏈成為目的。此時,供應鏈金融表現為一種新型的產業組織模式,它是供應鏈管理內涵的發展和深化,即從關注物流到注重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的高效整合。對資金流的有效管理是實現“三流”合一,提升供應鏈整體績效的關鍵,而要實現資金流的有效管理,則必然要借助金融手段。

由于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一直是供應鏈金融實踐中最活躍的參與主體,因此大多數關于供應鏈金融的研究都是從銀行的角度展開的。其中,深發展銀行副行長胡躍飛(2007)闡述了相對來說比較具備代表性的供應鏈金融定義,他主張應借助剖析供應鏈內部的交易結構,在融合核心企業、物流監管公司、資金流引導工具等新出現的風險調節變量的同時,應用自償性貿易融資的信貸模型,為供應鏈中存在差異的節點企業提供相對封閉的授信扶持以及結算理財等綜合性金融服務業務[2]。胡躍飛的供應鏈金融定義中,實施主體是商業銀行。與之類似的觀點還有很多,比如彎紅地(2008)認為供應鏈金融是銀行將供應鏈中相關企業看作一個整體,并對其提供形式靈活、全面的金融產品和服務的一種融資模式[3]。除了銀行視角,其他幾種常見的視角還有核心企業、第三方物流企業和電子商務平臺等視角。閆俊宏(2007)認為供應鏈金融主要是為促進供應鏈的穩定和運作暢順,金融機構與企業相互協作,對供應鏈中的單個或多個上下游企業提供全面結算和融資服務,從而建立銀行、企業和供應鏈共贏共存、持續發展的局面[4]。

現有研究大多落腳于供應鏈金融的金融屬性,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對其產業屬性的關注和分析。具體而言,供應鏈金融的內涵可以從三個角度進行分析和理解:第一,供應鏈金融反映了思維模式的創新,它突破了傳統意義上從微觀層面關注企業的視角,而是從中觀的視角剖析整個產業供應鏈,把金融資源的整理合并內容拔高到整體供應鏈組織協調配合的戰略層面。第二,供應鏈金融系統內部存在多方參與主體,主導供應鏈金融并提供相關服務的主體是供應鏈的重要利益攸關方,可以是核心企業、第三方物流,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電子商務平臺等,由此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供應鏈金融運作模式。第三,供應鏈金融以開發金融工具,實現供應鏈上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的高效整合為目的,在資源優化配置的同時進一步提高整個供應鏈的運營績效。

從廣義層面而言,供應鏈金融是把供應鏈上所具有的金融資源進行有效提煉整合,并且為供應鏈金融中的特殊組織方提供完整的能夠有效解決供應鏈資金流管理問題的策略方案。從靜態上講,不同參與者之間相對繁復龐雜的資金關系都被包含在供應鏈中;從動態層次上講,一般是有指定的供應鏈管理的相關參與方(如核心企業、第三方物流企業) 和金融機構作為組織者,為特定的某個供應鏈條或特定的某個供應鏈的某個環節提供關于財務管理的相關服務。

二、供應鏈金融模式

所謂模式,即事物的標準樣式,其表明不同事物間潛在的規律聯系,內容不一定是圖象或圖形,也可能是數字或抽象的關系以及思維方式??梢哉f模式關注的不是本質上的內在規律而是外在形式上的聯系,是人類把從社會生產和生活實踐中累積起來經驗加以提煉和升華,一種基于認識基礎上的思維方式。簡而言之,就是能夠從持續反復出現的事物中提煉和概括出該事物的規律,是在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積累經驗并對其進行高度歸納總結,因為人們往往能夠從不斷反復出現的事物中觀察并發現出某種特定的模式。一般而言,在一個成熟的領域內,會發展出多種不同的模式。一個關于模式的比較經典的定義是由Alexander 提出的,他認為每一個模式都是發現居民生存環境中時常出現的問題,在此基礎上提出解決該問題的重點方案。模式的意義在于其可以作為經驗輔助我們進行決策,即在某種條件下按照這種模式可以產生某種結果,是一種參照性指導方略。在一個優秀方案的指導下,人們能夠快速高效的完成目標計劃且可能會依據已有的良好思路設計出一個更加優秀的方案,從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果。

現有文獻中涉及的“供應鏈金融模式”,通常表達了兩種含義,或者簡單地指代供應鏈金融這一概念,突出其作為一個不可分的完整概念與其他模式的差異,等價于“供應鏈金融”;或者強調了供應鏈金融內部的細分模式,即它在理論上和實踐中各種可能的表現形式,等價于“供應鏈金融的模式”。文章所要探究的是第二種含義,即供應鏈金融的模式。根據對模式的分析,可以推出,供應鏈金融模式就是供應鏈與金融結合在一起形成的標準樣式,表現為在供應鏈金融系統自身內部參與人之間的某種持續平衡穩定的功能結構關系以及有規律可循的交流互動方式。由于這種結構關系和交互方式具有多樣性,從而呈現出多種不同的供應鏈金融模式。每一種供應鏈金融模式都是供應鏈金融參與主體針對某一特定問題或需求而設計、開展的實踐方案的經驗的規律性總結,進而抽象升華出的一種可以在整個供應鏈金融產業生態內被其他參與主體不斷借鑒、復制的實踐樣板。供應鏈金融模式的這種可復制性使得人們可以在較短的時期內,以更低的實踐探索成本實現整個供應鏈金融產業的高效、規?;l展。

由于其表現出的對供應鏈金融產業發展的重要意義,供應鏈金融模式一直是供應鏈金融研究的焦點之一,許多學者進行過這方面的研究并對供應鏈金融的各種模式進行了總結分類。雖然供應鏈金融的內涵要大于供應鏈融資,供應鏈融資只是供應鏈金融的一個組成部分,但在實踐中,供應鏈金融一開始便是以其在融資方面表現出的獨特性和創新性而引起廣泛關注的。由于供應鏈金融的最重要的功能是在合理配置資金的基礎上對供應鏈中每一個鏈條上的參與者進行合理的規劃和調度,并且因為每一個鏈條中的參與者及時相互獨立的個體關系,又是相互合作與競爭的競合關系,所以主要會利用債權債務關系對鏈條中的每一個參與者之間的資金進行合理安排。該債權債務關系首先來源于企業和企業之間的商業信用并由此體現出來,盡管企業的資金是有限制的,但企業取得融資的重要渠道是銀行,所以銀行涉入到了該債權債務關系后就可能轉換成為銀行信用。因此,供應鏈金融主要通過供應鏈融資來實現供應鏈資金的合理安排,在很多情況下,學者們不約而同地將對供應鏈金融的研究與運用與供應鏈融資的研究與運用等同起來。從現有的文獻資料看,大多數關于供應鏈金融模式的研究實質上都落腳于供應鏈金融的融資模式。

在這方面的研究中,學者們往往選用不同的分類標準或維度對供應鏈金融模式進行分類。比如,從銀行角度來看,根據風險控制體系的差異和解決方案的緯度導向,部分學者把供應鏈金融的業務模式劃分為存貨融資、預付賬款融資、應收賬款融資三類。很多學者對國內供應鏈金融的基本模式進行了總結,一般是在三大類融資模式(預付款、存貨、應收賬款) 的基礎上,對每一類融資模式主導下的典型模式進行分析,有學者認為基于預付款的保兌倉融資模式、基于存貨的融通倉融資模式和基于應收賬款的融資模式是目前國內供應鏈金融的主要實踐模式;也有學者認為供應鏈金融的融資方式可以包括應收賬款融資、保兌倉融資、融通倉融資以及代理監管融資四類,還有學者基于企業生產營運過程中的不同發展階段的視角研究,提出了基于采購階段的預付款融資模式、基于生產階段的動產質押融資模式以及基于銷售階段的應收賬款融資模式的分類。

通過分析上述幾位學者的研究結果可以看出,雖然學者們在總結供應鏈金融模式時選取的標準或維度有所差異,但總體而言,都是圍繞預付賬款類、存貨類和應收賬款類這三大類融資模式展開論述的,很少有學者突破這一框架,另辟蹊徑進行分類。從產業角度看,供應鏈金融作為一種產業組織模式,是一種非常新穎獨特的模式。供應鏈金融模式的研究可以通過分析產業內部參與主體的互動關系來完成。

供應鏈金融系統中的主體主要包括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位于產業供應鏈上的運營商,包含了供應鏈上的核心企業、與之具備長期穩定關系的上下游交易對手(主要是大量的配套中小企業) 以及第三方物流、電子商務等企業;第二部分是較常見的銀行或非銀行等金融機構,其中商業銀行可以看作是最具典型和表現活躍的參與主體。從產業層面講,供應鏈金融關注的焦點是怎樣使用金融手段才能在為供應鏈分配資源的同時實現供應鏈全局利益的最大化。以該功能為核心,同時考慮不同主體自身的特點和能力,在供應鏈金融系統內主要有四類角色:第一類,由供應鏈上節點企業所扮演的金融服務需求方,尤其是由中小企業扮演;第二類,以商業銀行為主要代表的金融機構所扮演的金融服務提供方,它們主要承擔在為供應鏈投入資本的同時提供另外的資金管理服務的責任;第三類,由核心企業、商業銀行、第三方物流電商企業所主要扮演的供應鏈金融主導組織方,它們作為供應鏈金融的匯聚點,是組織系統內的不同參與者,它們的一個共同點是在系統內具備充分的影響力;第四類,由第三方物流、保險公司、倉庫儲存監管等類型企業所扮演的供應鏈金融支持協作方。因此,可以將供應鏈金融模式分為三類,分別是銀行等金融機構主導下的供應鏈金融模式、核心企業主導下的供應鏈金融模式以及第三方物流企業主導下的供應鏈金融模式。

三、供應鏈金融協同機制

供應鏈金融在國外的實踐一開始也是以銀行為主導的,其初衷有益于國內的供應鏈金融。國外銀行為了維護與老顧客之間的關系,避免因全球化背景下產業結構變化導致的老客戶流失而推出供應鏈金融;而國內銀行則為了開發新的客戶,為中小企業提供一種新的信貸模式。故而,研究中國供應鏈金融問題,更多的是基于四大參與主體:金融機構、中小企業、核心企業和第三方物流。這在國內的研究中是獲得一致認可的。李飛(2011)[5]指出供應鏈金融有利于開拓中小企業融資市場。林俠、羅霄峰(2011)[6]認為為了控制信貸風險銀行一般選擇行業市場占有率靠前、物流渠道暢通、價格穩定、流通性好的大型物流公司合作。國外很多專家學者對供應鏈金融協同機制進行探討。Duan(2009)建立了在緊急狀況下的供應鏈金融損失最小化的合作決策機制[7]。Allen(1998)等認為有效的合同可以保障銀行和企業以完整的過程完成談判,從而降低道德風險[8]。有學者以系統理論為基礎對供應鏈金融的合作協同管理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Kong運用系統動力學,建立融和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的供應鏈金融仿真模型,討論資金流和融資政策制定對供應鏈績效的影響[9];Alea(2010)運用智能匹配方法設計了一個供應鏈金融溝通與決策機制[10]。

供應鏈金融中的風險問題是國內外研究持續關注的問題。Pater從多角度考慮供應鏈金融的風險。Cranfiel針對供應鏈金融系統中的風險波及性問題提出自己的對策建議。李毅學(2011)表示,供應鏈金融風險應包括系統風險與非系統風險兩個基本層面[11]。張春認為供應鏈金融系統本身就存在一個風險防范與安全控制機制。在風險度量上,Barsky 區別供應鏈金融與傳統的信貸業務,將供應鏈金融風險分為五類。

有學者從信任的角度研究供應鏈金融機制。信任是代理人和其交易伙伴之間的一種期望,在契約的基礎上交易伙伴以雙方都能夠相互接受的方式行事,其中一方不可能利用另一方的弱點或缺陷來謀求自身利益。Chopra & Meindl 認為,在供應鏈聯盟中,信任是指供應鏈節點上的每一個企業都十分關注不同節點上的其他企業的福利內容,在沒有考慮清楚自身行為對其他節點企業產生的影響時不會隨意采取業務行動。劉永勝在總結和吸取了相關領域的研究情況之后,認為供應鏈企業之間的彼此信任包括兩個方面:一是不同企業在面對處于未來的不確定性時所表現出對彼此的信任和依賴,這種成員之間因將來的不確定性而產生的彼此信任十分珍貴;二是供應鏈盡管以信任為基礎,但其本身也存在巨大的風險。

從產業整合的角度設計供應鏈金融協同發展機制需要整合已有的研究。我們發現,供應鏈金融協同發展機制可以分為三大類:一是立足各參與主體的利益分配激勵機制,二是立足供應鏈金融系統的信任文化機制,三是立足更大系統的宏觀配套機制。這三個方面是一個系統,構成了通常所說的“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誘之以利”。三種機制在供應鏈金融系統中起到不同的作用。由于信息不對稱和經濟人追求個人利益,可通過利益分配激勵機制,依靠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推動供應鏈金融的有效運行。供應鏈金融系統的協同發展必須依靠各參與主體的相互信任,在協同發展的過程中,慢慢培養起信任文化,走向協同發展的新階段。而在更宏觀的層面,信息容易對稱或監管的交易成本較小時,采用法律和規章制度這種強制的機制,引導供應鏈金融健康發展。

四、結論

供應鏈金融涉及多個主體,是一個復雜巨系統。在此系統中,各主體圍繞一個目標,即共同利益最大化,形成相互合作的共生開放系統。從我國供應鏈金融發展的實踐來看,供應鏈金融并沒有達到共生開放系統的理想目的,存在諸多問題。以銀行為主的金融機構,對供應鏈金融服務業務的風險不能很好地把握,在開展供應鏈金融服務時因畏懼風險而不敢銳意創新。大多數中小企業還無法在這一新的金融創新中獲益。這說明,我國供應鏈金融的協同發展程度遠遠不夠。協同發展不夠一方面是由于實踐中的種種約束,另一方面是沒有系統的、有效的理論對實踐進行指導。所以,亟需加強供應鏈金融協同發展的理論研究,進而指導實踐。

供應鏈金融研究需要新的視角,基于產業組織的視角思考供應鏈金融的相關問題,建立供應鏈金融系統的理論分析框架并探索供應鏈金融的實踐模式,同時借鑒機制設計理論研究供應鏈金融的協同發展機制,能夠彌補供應鏈金融理論研究中所缺失的關鍵內容。

供應鏈金融的協同發展不僅是國家宏觀層面的需要,更是我國中小企業、物流企業、金融機構發展的需要。研究供應鏈金融協同發展,有利于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貸款難的世界難題,為中小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重要保障;有利于金融機構探索金融服務創新,迎接國際金融機構的挑戰,有利于金融市場的可持續發展;有利于推動我國物流企業的發展,使物流企業真正融入供應鏈條中。

【參考文獻】

[1]Michael L.. A supply chain finance prime [J].Suppy Chain Finance,2007,4(5).

[2]胡躍飛,黃少卿. 供應鏈金融:背景、創新與概念界定[J].金融研究,2009(8):194-206.

[3]彎紅地.供應鏈金融的風險模型分析研究[J].經濟問題,2008(11).

[4]閆俊宏. 供應鏈金融融資模式與信用風險管理研究[D].西安:西北工業大學,2007.

[5]李飛. 商業銀行開展供應鏈金融的相關思考[J].財會月刊,2011.

[6]林俠,羅霄峰. 供應鏈金融主體發展趨勢分析[J].經濟導刊,2011.

[7]Duan Weichang. A rapid decision-making model in supply chain financeemergency based on GDSS [C].Secon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InformationScience and Engineering,2009.

[8]Allen N.,Bergory F. The economics of small business finance:The roles ofprivate equity and debt market in financial growth cycle [J].1998,22.

[9]Kong Yuan-yuan,Wang Heng-shan. Supply chain finance performancebased on system dynamics [J].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ICISE),International Conference,2010.

[10]Alea F.. Intelligent matching:Integarating efciencies in the financial supplychain [J].Supply Chain Management;An International Journal,2005,10(4):244-248.

[11]李毅學,汪壽陽,馮耕中,張媛媛等. 物流與供應鏈金融評論[M].科學出版社,2010.

【聲明】本文由 思謀科普組 發布,所涉及言論僅代表作者觀點,若有侵權或違規信息,請聯系我們處理。除非另有說明,可自由分享(轉載)本文內容,但必須保持署名、涉及商業用途應獲得原作者授權。
網址引用: 思謀科普組. 國內外供應鏈金融相關研究綜述與展望. 思謀網. http://www.sjhs123.com/view/2310.
(3)
思謀科普組的頭像思謀科普組網站團隊

相關閱讀

欧美日韩视频在线第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