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供應鏈金融助力精準扶貧:研究評述與展望

采用文獻計量和內容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對我國農業供應鏈金融的研究現狀進行分析總結。目前,我國農業供應鏈金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模式演進與創新、風險識別與防范和運行機制與效果評價三個方面。農業供應鏈金融的應用與實踐,在農業供應鏈各利益主體之間建立起了有效的信貸聯結機制,協調了各參與方的利益沖突,為精準扶貧提供了新的思路。未來農業供應鏈金融的研究應該注重政府作為參與方之一的角色、發揮減貧作用的模式和機制以及農戶參與供應鏈金融業務的減貧效果,并且要關注金融科技對農業供應鏈金融的影響。

原文:郭捷, 谷利月, 楊立成. 我國農業供應鏈金融減貧的研究評述及展望[J]. 北京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19(1):106-113.
作者單位:中央民族大學管理學院

一、引 言

農業供應鏈金融(Agricultural Supply Chain Financial,ASCF)是供應鏈金融在農業領域的應用,其研究是伴隨著供應鏈金融和金融扶貧在理論和實踐領域的發展而發展起來的。一般認為,農業供應鏈金融是指以特色農業和優勢農產品的供應鏈核心企業為中心,對其上下游中小企業、農戶或消費者利益進行捆綁,通過科學合理設計金融產品,滿足供應鏈各環節融資需求,推進農業供應鏈整體協調運轉的系統性解決方案(馬九杰等,2011)[1]。2016年3月,由中國人民銀行等七部門印發《關于金融助推脫貧攻堅的實施意見》,提出要大力發展訂單、倉單質押等產業鏈、供應鏈金融,穩妥推進試點地區農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農民住房財產權等農村產權融資業務,拓寬抵質押物范圍,加大特色產業信貸投入。農業供應鏈金融在農村地區的應用與實踐,在農業供應鏈各利益主體之間建立起了有效的信貸聯結機制,協調了各參與方的利益沖突。農業供應鏈金融兼具合作金融和小微金融的特點,并具有普惠性,既能激勵貧困農戶擴大農業生產提高其經營性收入,又能幫助貧困農戶擺脫信貸約束困境,成為當前農村金融扶貧最有效的微觀模式之一(申云等,2018)[2]。2017年10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于積極推進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指導意見》,進一步明確提出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鼓勵發展農業生產性服務業,開拓農業供應鏈金融服務。

隨著我國扶貧攻堅的進一步推進,農業供應鏈金融在貧困地區的應用和實踐,解決了農業企業和個體農戶的資金需求,幫助他們不斷發展農業生產,提高生產效率,在精準扶貧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扶貧作用。通過查詢中國知網期刊數據庫,有關金融扶貧和供應鏈金融的文獻分別為3807篇和4497篇,而針對農業供應鏈金融的相關文獻僅有304篇,對其關注程度明顯還很不夠。而相對于供應鏈金融,農業供應鏈金融有其特殊的應用場景、運作模式和風險防控等問題,因此,對有必要針對農業供應鏈金融的研究現狀、實踐領域的需求和可能的研究方向進行深入分析。本文利用文獻計量法,從發文機構、研究者學科分布、文獻關鍵詞詞頻和聚簇狀況等方面,評述農業供應鏈金融的理論關注與實踐發展現狀,展望農業供應鏈金融助力精準扶貧的研究取向。

二、研究熱點與主題演化的文獻計量分析

本文以中國知網期刊庫為目標庫進行文獻搜集,共檢索到相關文獻304篇,剔除會議報告等最終剩余244篇,時間限定為2010年至2019年,搜索方式為“專業檢索”,檢索表達式語法為“SU=‘農業供應鏈金融’+‘農業鏈式融資’+‘農業產業鏈金融’+‘農業產業鏈融資’+‘農業產業鏈金融’+‘農業供應鏈融資’”。運用Citespace可視化分析工具進行文獻的計量分析。

(一)農業供應鏈金融研究機構發文狀況分析

從圖1可以看出,目前,農業供應鏈金融的發文機構主要分為科研院所和金融機構。其中,科研院所主要包括國內農業類高校的經濟、金融學院和獨立的經濟金融研究院。而且西南和華南地區的部分高校存在一定的合作關系。金融機構則主要有中國人民銀行、銀監會和開展供應鏈金融業務的商業銀行和農村信用社等。而且兩類發文機構的研究相對獨立,這說明農業供應鏈金融的理論研究與業務實踐還未得到有效的結合,金融機構開展農業供應鏈金融業務的實踐尚缺乏成熟的理論指導。在合作關系上,目前的發文作者都是在小范圍內合作,沒有形成明顯的合作關系網絡。這可能是因為我國不同地區經濟發展狀況各具特點,不同的學者聚焦于不同地區的農業供應鏈金融和不同的農業供應鏈金融模式,所以尚未形成明顯的合作關系網絡。

農業供應鏈金融助力精準扶貧:研究評述與展望
圖1 2010—2019年“農業供應鏈金融”研究發文機構分布

(二)研究作者發文狀況分析

表1顯示,從作者發文量來看,目前單個作者的發文量并不多。發文量第一的作者申云共發表文章5篇,被引8次,主要研究內容為農業供應鏈金融風險管理和減貧機制與效應,其發文時間集中在2018和2019兩年,他也是首位發表農業供應鏈金融減貧問題的作者,說明鮮有國內學者關注農業供應鏈金融的減貧問題。董芳的5篇文章則全部聚焦于農業供應鏈金融的融資模式,重點探討了農業供應鏈金融的產品流程設計。王力恒發表的4篇文章主要關注農業供應鏈金融的“外部融資”功能;劉潔的文章多關注農業供應鏈金融的國際經驗借鑒,探討了荷蘭銀行開展相關業務對我國的經驗啟示;彭路則主要研究了農業供應鏈金融的風險管理問題。從作者的職稱職務來看,發文者主要是高校的教授、副教授和銀行從業者,其中,只有董芳和肖志明兩位存在一定的合作關系,說明農業供應鏈金融的理論研究和行業實踐存在一定的差距,兩者對農業供應鏈金融的研究與探討尚未實現有機的統一,未來農業供應鏈金融的研究應該更加注重對應用和實踐的指導??傊?不同的發文作者研究農業供應鏈金融各有側重,但大多集中于模式探討、風險防范等幾個方面,關于農業供應鏈金融減貧問題的研究,僅有個別作者在最近發表的個別文章中有所提及。

農業供應鏈金融助力精準扶貧:研究評述與展望
表1 2010—2019年農業供應鏈金融研究發文量前10名作者

(三)研究主題和熱點分析

根據Citespace軟件分析所得的關鍵詞頻率表(表2)以及將其聚類所形成的關鍵詞聚類表(表3),可以總結出目前我國農業供應鏈金融研究的熱點主要集中在農業供應鏈金融模式設計與創新、企業管理和風險管理等幾個方面,而在以“企業管理”為關鍵詞的文獻中,多以農業供應鏈金融對企業融資效率的影響和經營績效評價為主要研究內容。

農業供應鏈金融助力精準扶貧:研究評述與展望
表2 2010—2019年我國農業供應鏈金融研究熱點關鍵詞頻率表
農業供應鏈金融助力精準扶貧:研究評述與展望
表3 2010—2019年我國農業供應鏈金融研究關鍵詞聚類表

三、我國農業供應鏈金融的研究重點

從上面的農業供應鏈金融的關鍵詞的頻率表(表2)和聚類表(表3)。不難發現,目前,有關農業供應鏈金融的關注重點主要集中在模式演進與創新、風險識別與防范和運行機制與效果評價三個方面,下面將針對這三個方面的研究現狀和重點進行分析。

(一)農業供應鏈金融模式研究

農業供應鏈金融需要根據不同的地域特征、農戶特點、不同的產業等進行模式的演進與創新。在此過程中,需要能夠適時引入監管、擔保、科技、財政等多種元素,充分發揮農業園區、擔保公司、保險公司、農業合作社、科研機構、政府等作為第四參與方的作用,為農業生產的資金需求提供保障,促進農業生產效率的提高。目前,國內學者多采用案例分析法,對不同地區的農業供應鏈金融模式展開研究。白光遠等[3](2013),李友華等[4](2013),林佐明[5](2013),周民源[6](2011),劉振波[7](2013)對黑龍江龍江銀行推出的“五里明”模式從模式演進、經濟社會效益方面進行了深入研究。田劍英[8](2013)基于對浙江省55條農業全產業鏈融資實踐的調查與跟蹤研究,分析總結出七類主要的全產業鏈融資方式。在此基礎上,馬英杰等[9](2017)以安國市中藥產業供應鏈金融為研究對象,提出了分別以專業合作社、中藥材商貿中心、藥材種植散戶為融資主體的農業供應鏈金融模式。在此基礎上,探討了國安市中藥產業供應鏈金融模式穩健運行的保障措施。邵嫻[10](2013)以馬王堆蔬菜批發大市場供應鏈金融為研究對象,分別提出了滿足生產環節的資金需求和滿足民間經紀人、市場商戶資金需求的不同模式。農業供應鏈金融模式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

1.農業企業(核心企業)+金融機構+農戶

由農業企業、金融機構和農戶三方構成的農業供應鏈金融運行模式是最簡單、最基本的模式之一。該模式由農戶作為融資主體以其未來農產品的收入做抵押向銀行等金融機構申請貸款。其中,農業企業將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強、還款能力強的優質農戶推薦給銀行,并為其提供擔保。同時,金融機構將資金發放到農業企業后,農業企業要負責對貸款資金進行統一的調控與管理,資金的流動在供應鏈的封閉式環境中完成,進而大大降低了信用風險。該模式的運作如圖2所示。

農業供應鏈金融助力精準扶貧:研究評述與展望
圖2 “農業企業(核心企業)+金融機構+農戶”運作模式

2.農業企業(核心企業)+合作社+金融機構+農戶

這種模式是農戶散戶以土地入股、自愿聯合組成農業生產合作社。相對于家庭承包經營而言,農業生產合作社轉向了集約化和規?;a經營,從而大大提升了農業生產效率。在農業供應鏈金融中引入合作社之后農戶不再是融資主體,轉而由合作社作為承貸主體,金融機構與農戶、農業企業、合作社簽訂四方協議,由農業企業承擔連帶擔保責任。在該模式下,資金由金融機構發放到合作社的專項賬戶上,由合作社負責農戶生產過程所需的資金,對賬戶進行統一管理。此外,合作社為農戶的日常生產活動提供一定的技術指導和支持。待農產品收獲后由農業生產合作社交付給農業企業,由后者統一銷售,在與農戶核算利潤之前,農業生產合作社需要優先償還金融機構貸款。該模式的運作如圖3所示。

農業供應鏈金融助力精準扶貧:研究評述與展望
圖3 “農業企業(核心企業)+合作社+金融機構+農戶”運作模式

3.農業企業(核心企業)+農業園區+金融機構+農戶

農業園區的一大特點是可以整合農業經營主體間在信息、資源、技術、銷售渠道等各方資源,其可以利用供應商、生產商、銷售商、服務中介以及專業協會間縱向一體化的合作關系,滿足農業產業鏈資金循環需求的金融服務。滿明俊[11](2011)將農業園區設計加入到農業供應鏈金融中,實現了對農產品生產、加工和銷售環節的監督,確保了物流與資金流在供應鏈乃至產業鏈條的閉環中平穩運行。在該模式下,金融機構對農戶進行信用評估之后提供融資授信,同時與農業園區簽訂委托監管協議,由農業園區對農產品的生產、加工和銷售進行監管和控制,避免出現道德風險。農戶則可以利用農業園區的各種資源進行日常的農業生產和加工,產品集中交付農業企業負責銷售。具體的運作模式如圖4所示。

農業供應鏈金融助力精準扶貧:研究評述與展望
圖4 “農業企業(核心企業)+農業園區+金融機構+農戶”運作模式

4.農業企業(核心企業)+合作社+金融機構+農戶+信托機構或保險機構

將信托機構和保險機構作為參與方引入到農業供應鏈金融,是對“農業企業(核心企業)+合作社+金融機構+農戶”模式的進一步優化與創新。這一模式最早由龍江銀行根據黑龍江五里明鎮農業生產的特點提出并實踐。在該模式下,合作社的土地經營權和農機設備收益權等委托給信托機構,信托機構將相應的信托收益質押給金融機構,為合作社的貸款提供擔保。信托機構的引入,創新了農業供應鏈金融的抵押擔保機制。信托機構利用信托的財產隔離功能,將不能直接抵押的土地承包經營權進行資產信托化,將信托收益權質押給金融,為合作社貸款提供擔保,解決了合作社貸款沒有合適資產用于抵押的問題。針對畜牧養殖等市場風險較大的行業,引入保險機構對合作社和農戶的生產進行全程保障,則可以穩定和強化企業與個體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劉西川、程恩江,2013)[12]。農業供應鏈金融需要根據不同的地域特征、農戶特點、不同的產業等進行模式的演進與創新。在此過程中,需要能夠適時引入監管、擔保、科技、財政等多種元素,充分發揮農業園區、擔保公司、保險公司、農業合作社、科研機構、政府等作為第四參與方的作用,為農業生產的資金需求提供保障,促進農業生產效率的提高。

(二)農業供應鏈金融風險管理研究綜述

農業供應鏈金融的風險識別與防范問題是現有研究關注的又一個核心問題。彭路等[13](2015)從我國農業供應鏈的主要特征出發,分析了農業供應鏈金融風險的主要表現,進而提出防范農業供應鏈金融風險應遵循的原則。我國農業供應鏈突出表現為“集體化”、“現代化”和“生態化”,資金的安全性、流動性和信用程度都需要整體協同管控。交易成本和信息不對稱決定了我國農業供應鏈以間接融資為主,其金融風險的特征主要表現為道德風險突出、整體風險難識別、可能引致區域系統性風險和行業系統性風險。馬九杰等[14](2017)則從信息優勢、基于抵押和高轉換成本的威脅和懲罰以及監督優勢的角度研究了全流程控制在農業供應鏈金融中的風險管理機制。研究發現在農業供應鏈金融中,基于風險控制的承諾可置信的前提條件是農業核心企業在農業供應鏈中的全流程控制,包括農業核心企業對農業生產過程實施產前、產中、產后全過程的標準化、規范化管理;對流通環節中的采購、倉儲、交易、結算等進行全流程的把控。申云等[15](2019)從合作社的視角出發,研究了農業供應鏈金融在事前甄別、過程控制和事后履約三個方面的信貸風險防控機制。研究關注了農村金融制度優化和金融科技水平提升對農業供應鏈金融信貸風險防范的積極作用。

部分學者從微觀視角切入,關注農業供應鏈金融的某一具體模式、特定參與方或關鍵環節等,研究了農業供應鏈金融操作風險、市場風險和信用風險。楊軍等[16](2017)研究了農業中小企業參與供應鏈金融融資的模式和信用風險。研究表明,農業中小企業融資、企業償債和現金流情況、獲利能力以及供應鏈運作情況與其履約概率呈正相關,與銀行所承擔的信用風險呈負相關。徐鵬[17](2017)運用層次分析法及模糊綜合評價法構建了包括外部環境變化、資信水平、供應鏈穩定、質押物、技術水平和法律法規風險六個指標在內的農產品質押融資風險評價體系。

(三)農業供應鏈金融運營績效研究綜述

胡國暉等[18](2013)對農業供應鏈金融的具體運作模式進行了探討,并從博弈論的視角探究農業供應鏈金融各參與方的收益分配機制。研究表明,農業供應鏈金融不但可以帶來農業供應鏈整體利益的提升,并且能夠確保各參與者的收益增加,從而保證農村供應鏈金融服務的可持續性。曾玲玲等[19](2018)對現有的“農村銀行+農業供應鏈”和“電商平臺+農業供應鏈”融資模式進行了SWOT分析,進而提出了構建“農村銀行+電商平臺”優化模式的設想。運用Shapley值法研究表明“農村銀行+電商平臺”模式實現了現有兩種融資模式的有效融合,不僅彌補了農業供應鏈融資短板,還能滿足現代化農業發展訴求。同時,該模式提升了供應鏈整體的經濟效益,且農村銀行、電商平臺、核心企業和農戶均能從該模式中獲得超額收益。徐鵬等[20](2018)研究了農業供應鏈金融中銀行對第三方物流的激勵監督機制,認為在農產品質押融資業務中,銀行應鼓勵供應鏈核心企業參與對第三方物流的激勵和監督,并采用協作參與方式。

四、農業供應鏈金融助力精準扶貧的可能研究方向

1.探索能夠協調政府和市場利益目標的農業供應鏈金融模式創新

要嘗試研究政府主導,市場參與的農業供應鏈金融模式創新。農業供應鏈金融要更好地發揮減貧的作用,需要強化各參與主體之間的利益連接機制,協調各參與方的利益目標矛盾。值得注意的是,農業供應鏈金融本質上是商業銀行面對農村金融市場探索出來的一種有效的盈利模式(邢桂君等,2011)[21]。這就是說商業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在開展供應鏈金融業務時,關注的更多的是商業利潤,忽視了農業企業、個體農戶參與供應鏈金融活動后的減貧效果。此時,需要政府加以引導,在政府主導的扶貧工作中引導商業銀行主動承擔起企業的社會責任,將扶貧和脫貧的目標與獲利目標有效統一起來。需要深入研究各種農業供應鏈金融模式的具體實踐和成效,嘗試提出一套有效的制度設計,創新現有的農業供應鏈金融模式,在政府、金融機構、農業企業和個體農戶多方參與的情況下,保證金融機構的逐利目標與政府的扶貧目標能夠協調統一,實現多方共贏。進而促進金融改革創新,提升金融扶貧效果。

2.關注個體農戶參與供應鏈金融活動的決策行為和減貧效果

要深入研究個體農戶參與供應鏈金融活動的決策行為和減貧效果。商業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在開展農業供應鏈金融業務時往往偏好資質優良的農業核心企業,而實力較弱、需要幫扶的小微農業企業很難獲得貸款,導致供應鏈上的農戶很難獲得生產性資金支持,無法做到精準識別,背離扶貧目標。同時,核心企業以篩選供應鏈上的優質企業為目標開展農業供應鏈金融,很少關注農戶參與供應鏈上農產品生產的受益與減貧效果。此外,現有關于農業供應鏈金融績效評價的研究大多站在金融機構和農業企業角度,忽視了個體農戶參與農業供應鏈金融活動的行為決策和效果評價,而其作為精準扶貧的重點扶持對象應該得到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的足夠的關注和重視。因此,可以從實證角度深入研究個體農戶參與農業供應鏈金融活動的影響因素以及其參與農業供應鏈金融的減貧效果,從而為農業供應鏈金融的模式創新提供依據,為金融機構針對具有異質性的個體農戶開展不同的農業供應鏈金融業務提供應用指導。

3.探究金融科技和普惠金融對農業供應鏈金融發揮減貧作用路徑選擇的影響

要深入研究普惠金融、互聯網金融背景下農業供應鏈金融發揮減貧作用的模式和路徑。普惠金融聚焦于低收入人群,為其提供低成本、可持續的金融服務。因此,普惠金融與金融精準扶貧的理念與目標是一致的。當然,普惠金融的服務對象不僅僅限于貧困人口,所以,二者又存在差別。但是,隨著普惠金融的發展,農村貧困地區的金融基礎設施建設日趨完善,探討農業供應鏈金融減貧的制度設計和模式創新應該充分考慮普惠金融的發展現狀,研究農村地區信用體系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對農業供應鏈金融實際運營模式和發揮減貧作用路徑選擇的影響。金融科技的進步推動了我國互聯網金融的飛速發展。一方面,要關注如何運用區塊鏈、云計算和大數據等新興前沿技術推動農業供應鏈金融模式不斷創新和完善,進而更好發揮減貧效果。另一方面,應該運用大數據、數據挖掘等技術進行實證研究,評估不同地區、不同模式的農業供應鏈金融減貧機制和減貧效果。

參考文獻:

[1]馬九杰,周向陽,蔣逸,等.土地流轉、財產權信托與農業供應鏈金融創新———龍江銀行“五里明模式”剖析[J].銀行家,2011,(11):107-109.
[2]申云,張尊帥,賈晉.農業供應鏈金融扶貧研究展望———金融減貧機制和效應文獻綜述及啟示[J].西部論壇,2018,28(5):30-36.
[3]白光遠,張亮,龔紹,等.供應鏈金融支持農業產業化分析[J].中國外資,2013,(18):78-80.
[4]李友華,畢家豪.農業供應鏈金融創新與踐行———基于龍江銀行農業產業金融創新調研[J].哈爾濱商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6):54-58.
[5]林佐明.創新金融支持現代農業方式[J].中國金融,2013,(22):79.
[6]周民源.供應鏈金融契合農業集約化經營的實踐與啟示———基于黑龍江省肇東市五里明鎮的個案研判[J].中國農村金融,2011,(4):17-20.
[7]劉振波.農業供應鏈金融模式支持現代農業發展現狀及對策———以大慶市為例[J].黑龍江金融,2013,(5):29-30.
[8]田劍英.農業全產業鏈融資方式與完善對策———基于浙江省55條農業全產業鏈的調查與跟蹤研究[J].經濟縱橫,2018,(9):112-121.
[9]馬英杰,吳淑梅.安國市中藥產業供應鏈金融發展模式研究———基于農業供應鏈金融視角[J].黑龍江畜牧獸醫,2017,(2):50-52.
[10]邵嫻.農業供應鏈金融模式創新———以馬王堆蔬菜批發大市場為例[J].農業經濟問題,2013,34(8):62-68.
[11]滿明俊.農業產業鏈融資模式比較與金融服務創新———基于重慶調研的經驗與啟示[J].農村金融研究,2011,(7):24-29.
[12]劉西川,程恩江.中國農業產業鏈融資模式———典型案例與理論含義[J].財貿經濟,2013,(8):47-57.
[13]彭路.農業供應鏈金融風險的主要特征與風險防范的基本原則[J].財經理論與實踐,2015,36(6):20-24.
[14]馬九杰,羅興.農業價值鏈金融的風險管理機制研究———以廣東省湛江市對蝦產業鏈為例[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76-85.
[15]申云,李京蓉.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業供應鏈金融信貸風險防控機制研究[J].金融與經濟,2019,(2):46-53.
[16]楊軍,房姿含.供應鏈金融視角下農業中小企業融資模式及信用風險研究[J].農業技術經濟,2017,(9):95-104.
[17]徐鵬.基于供應鏈金融的農產品質押融資風險模糊綜合評價研究[J].西南政法大學學報,2017,19(3):110-118.
[18]胡國暉,鄭萌.農業供應鏈金融的運作模式及收益分配探討[J].農村經濟,2013,(5):45-49.
[19]曾玲玲,程曉琳,孫琳琳.農業供應鏈金融模式優化與經濟效益測算[J].財會月刊,2018,(6):160-166.
[20]徐鵬,伏紅勇,王磊.農產品供應鏈金融中銀行對3PL的激勵監督機制研究[J].管理評論,2018,30(10):26-39.
[21]邢桂君,王虹.建立本土化農業產業鏈金融模式[J].中國金融,2011,(17):70-71.

【聲明】本文或部分內容轉載自 《北京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用于信息交流和學習參考之目的,不涉及商業用途。所涉及言論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本文若存在權益侵犯或違規信息,請聯系我們處理。轉載請注明出處。
網址引用: 農業供應鏈金融助力精準扶貧:研究評述與展望. 思謀網. http://www.sjhs123.com/view/5743.
(8)
思謀科普組的頭像思謀科普組網站團隊

相關閱讀

欧美日韩视频在线第一区